紫砂陶製品的質量性能首先決定於原料,其次決定於生產的工藝過程,因此要求獲得良好的製品,首先要有良好的原料。質性特殊的紫砂陶原料,有紫色的砂泥,奶色的白泥,橘色的黃泥,猩紅的硃泥,黛色的綠泥,被譽為“五色土”。
宜興出產的陶土,按其顏色,產地的不同,大體可分為本山甲泥、東山甲泥、澗潀甲泥、瓦窯甲泥、西山嫩泥、屺山泥、蜀山泥、白泥、黃泥、綠泥、烏泥、紅棕泥和紫砂泥、等。甲泥是深藏在地層裡的一種頁巖,未經風化,也叫石骨。嫩泥是接近地層表面的一種黏土。質性有軟硬、韌脆、粗細以及耐火程度的不同。白泥、黃泥、綠泥和紫砂泥用水簸法精煉後,可以單獨製造陶器。其它各種陶土均需混合使用,方能獲得良好的窯業性能。
★ 宜興陶土資源立要種類有:
白泥 |
用於生產砂鍋,、煨罐和彩釉工藝陶的主要原料,原泥呈灰白、桃紅、象牙等色。經淘漂壓濾後,表面細膩光亮,燒成以後呈象牙色澤。 嫩泥: 亦稱黃泥,,顏色有淺灰色、淡黃色、黃紅色等。它是日用器中常用的結合黏土。它是日用陶器中常用的結合黏土。 |
甲泥 |
亦稱夾泥,未經風化時叫石骨。分別冠以產地名稱。如本山甲泥、東山甲泥、西山甲泥、澗潀甲泥、瓦窯甲泥等,顏色有紫紅色、紫青色、淺紫色和棕紅色。是製作日用陶器大件產品必不可少的原料。 |
紫泥 |
古稱青泥,它是製作紫砂壼的主要原料。紫泥都深藏於甲泥之中,而紫泥則又埋於泥之中。因,此紫泥又向有「巖中巖」、「泥中泥」之。紫泥的種類較多,還有朵皮泥,燒後呈凍朵;色淡紅泥,燒後呈松花;色淡黃泥,燒後呈碧綠;色密口泥,燒呈輕赭色。還有一種本山綠泥,礦土呈蛋青色,表面光滑如脂,該泥來於黃石皮與甲泥之間,又稱來脂。 |
綠泥 |
亦稱段泥,產量不多,綠泥大多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塗料。如在紫泥成的坯件上,再塗上一層綠泥,可以燒成粉綠的顏色。 |
紅泥 |
或稱朱泥,也是製作紫砂壼的主要原料。礦石呈橙黃色,亦「石黃泥」。產量較少,不單獨存在於礦層中,一般是從原料中挑選出來的。因其含鐵量多寡不等,燒成之後變硃砂色、硃砂紫或海棠紅等色。因為產量少,銷往南洋的水平小壼用朱泥製作胎身外,一般只用作色的原料。如在紫泥製成的胎面,再塗上一層朱泥,就可以燒成粉紅色。 |
紫砂陶原料多產於石骨泥中,據說是由一個和尚發現的,宜興自從發現了石骨泥以後,就開始生產有名的紫砂壼,而紫砂壼所用的原料統稱為紫砂泥,其原泥分為紫泥、紅泥和綠泥三種,其出礦時呈巖石質塊狀,經過攤場風化,成為豆粒顆狀,再經細磨,通過每平方厘米二百多孔眼的羅絹鋼絲篩篩下粉末,加百分之十五的水拌成“生泥塊”。生泥塊再經多次捶打,使泥料壓縮黏韌,就成了可以用來製坯的紫砂泥。 |